计算机学院开展“数字赋能探深海,青春聚力筑蓝梦”主题社区实践活动 |
作者: |
|
发布时间: |
|
点击次数: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智慧社区建设要求,计算机学院团委组织软件2407、2406团支部,深入青岛市南区湛山社区开展数字赋能探深海,青春聚力筑蓝梦主题社区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立足青岛海洋强市战略定位,将海洋科技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数字化科普实践平台。 软件2406、2407团支部主讲团合照 活动聚焦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和海洋科学普及,通过水下机器人介绍、编程实践等创新形式,让社区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编程控制水下机器人海洋数据可视化虚拟深海科考等特色环节,将抽象的编程知识与具体的海洋探测技术相结合,既培养了青少年的计算思维,又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科学的浓厚兴趣。 活动现场,志愿者卢承志、刘萍通过理论讲解与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水下机器人科普课程。他们系统性地讲解了ROV(遥控潜水器)的机械构造、传感系统及作业流程。通过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孩子们对水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有了全面认识。实践环节中,团支部开展了模拟海洋环境下的机器人操控挑战,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了水下作业的技术要点。软件2407团支部书记王贺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理论+实践'的科普模式,开发更多互动性强的科技体验项目,为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服务社区科普需求贡献青春力量。 “筑梦蔚蓝”海洋科技知识科普课程 在生动有趣的编程教学环节,软件2406团支部潘雯倩巧妙运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平台,将基础的几何图形绘制与海洋元素完美结合。教学从绘制简单的正方形、三角形等基础图形入手,通过趣味任务引导青少年理解编程逻辑。当孩子们成功绘制出第一个正方形时,志愿者立即引导他们将这个图形想象成海洋观测浮标的基座;绘制三角形时,则启发他们将其视为潜水器的流线型外壳。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抽象的编程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 Scratch编程科普现场 随着课程的深入,软件2407团支部隋若愚带领孩子们将这些基础图形组合创新。正方形变成了海洋科考船的控制台,三角形化身为潜水器的观察窗。孩子们在拼接图形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编程中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等核心概念。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调整图形参数,孩子们还创造出了波浪形的海洋轨迹、珊瑚状的装饰图案,将编程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海洋印记。这种基础图形+海洋创意的教学模式,既夯实了编程基础,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cratch编程教学现场 活动现场,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编程成果:有的用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了海洋探测器,有的设计出了会游动的几何鱼群。这种将基础编程技能与海洋主题相结合的创新教法,不仅让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海洋科技的种子。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原来编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有趣,我要用这些图形设计出自己的潜水艇!此次社区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发展成就,更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热情。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团支部,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活动形式,把更多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送到社区基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青春力量。软件2406团支部书记艾涵表示。 经典排序思想演示 此次社区实践活动是学院践行科技志愿服务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益尝试。通过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社区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不仅为社区数字化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科技人才探索了新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活动,为服务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全体成员合照 【作者:王妍婷 摄影:王妍婷、王贺 责任编辑:宋义恒 审核:张德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