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e起学【第4期】并肩向前,携手逐梦 :研3-650宿舍全部博士上岸
计算机研3-650宿舍四人成功博士上岸,为自己的硕士生活画上圆满句号,他们的博士之路,不乏有自身的坚持与自律,更少不了宿舍舍友间的相互鼓励和导师们的辛勤栽培。 白云,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师从李宗民,成功上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博连读。硕士期间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两篇,申请专利三项,于202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曾作为负责人和海尔合作横向项目一个,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冰上项目多源数据智能分析”。 吴文浩,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是庞善臣,成功申读本校博士。中共党员、曾担任研2002党支部书记、硕士期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获得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认证、发表SCI 2区论文 3篇、CCF-C类会议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汇报1次。 王干,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师从宋弢,以全额奖学金形式博士上岸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期间曾发表2篇SCI论文,获第24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赛区最佳辩手10/248(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8届全国口译大赛山西省复赛优秀奖,2021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锦标赛(CUDC)华东赛区三等奖,202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A类三等奖,第22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冠军、华西赛区二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3届南京英语辩论公开赛半决赛选手(一等奖)。 王江楠,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吴春雷,博士上岸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期间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一等奖学金,优秀生源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发表3篇SCI论文,曾在江苏省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奖。 胸存丘壑,立马山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研3-650宿舍每个人申博成功上岸的背后,都必定是不息的奋斗、不懈的坚持。 岁月不屈,热情不灭;万般桎梏,难遏奋斗之志。峥嵘人生,筚路蓝缕始成,苦尽甘来,春风得意,功成名就。 在学习上,研3-650宿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熊熊燃烧,生生不息。他们前行的路上,有风有雨,挫折和失败从来都是家常便饭。但是风吹不灭他们的梦想之火,雨浇不透那颗滚烫的青春之心,恰恰相反,这更加坚定了他们读博的决心。越是风雨大作,他们越会毅然前行他们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白云原本是石油工程专业的,跨专业考的计算机,一开始接触计算机时专业基础知识有些匮乏,不免有些茫然失措。但是白云从未说过放弃,他向老师请教、向舍友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更加扎实。他在硕士期间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两篇,申请专利三项,于202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同时,白云还作为负责人和海尔合作横向项目一个,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冰上项目多源数据智能分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学习以痛楚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白云的博士上岸绝非命运的慷慨馈赠,而是他埋头前行,任风雨亦不动安如山的必然结果。 吴文浩的成果是卓然的,他曾发表SCI 2区论文 3篇、CCF-C类会议论文1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汇报1次。勤奋是他的代名词,历尽千帆,博士上岸。脚踏千山路,志存百折不挠。风雨兼程,肝胆俱裂心如钢。孤灯寒夜,砥砺淬炼,终成大器光芒耀。 “在导师的培养下,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王干说。第22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冠军、华西赛区二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3届南京英语辩论公开赛半决赛选手(一等奖)。一个个奖项闪耀夺目,独立思考也是他上岸之路的重要成功因素之一。 王江楠发表过3篇SCI论文,曾在江苏省人工智能大赛获奖。他脚踏实地,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真正能够帮助到领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学术上不断进步和突破,在实践上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科研上不断合作和发展,终获成功。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坚定目标,踏实前行,则必能以青春之名,为人生增光添彩!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一群怀揣梦想,志同道合的人相遇,他们就不再是孤军奋战。 在谈及是什么因素影响他们一个寝室都选择攻读博士时,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到:“良好的宿舍氛围对我们寝室全员申博成功有着很重要且积极的影响,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激励与支持,最后一同上岸博士。这种良好的宿舍氛围是我们宿舍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随风即灭,当强者并肩而行,便能造炬成阳。对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他们学习资源共享,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和技巧。白云说:“这种学习支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互相激励与支持,我们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挑战,提高了每个人的士气和动力。” 对于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泄气时,他们之间会进行开放的交流,倾听和支持彼此,并提供理解和安慰。吴文浩说:“通过倾诉问题,能够减轻部分压力,同时也会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我们也会共同参与放松活动和娱乐,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情。” 当疫情肆虐时,他们更是扭成一股绳,他们回忆:“我们难忘的经历可能就是在放开政策后的第一波阳性期间,当我们寝室出现第一个阳性被迫隔离到了其他宿舍,其余室友买退烧药、借温度计,带饭,照顾,让大家都有和新冠病毒斗争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全部康复了。” 在全寝室全员博士上岸的背后,是共享学习经验的齐心协力,是情绪低落时的相互打气,是新冠疫情肆虐时期一起的共克时艰。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每个人身上一点点微弱的光芒,汇聚起来,就可以变得跟太阳一般明亮,照亮大家前行的路,最终全员博士上岸。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谈及申博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他们的回答中有一个共同点——硕士期间导师的专业指导。这个决定性因素也同样是他们选择继续读博的关键。他们的导师各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们遇到的都是各自领域内最适合自己、最能激发自己潜能、引领自己前进、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导师。 白云的导师李宗民老师教会了他对待任何任务都要有急迫感,拒绝拖延的做事态度,在他眼里,李宗民老师是一位尽职尽责、循循善诱的导师,从不吝啬对自己学生的教导与帮助。这一点也支撑着他从硕士入学到申读博士一路走来对学术、对生活良好的态度。 “做事先做人,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把学问做好”,这句对吴文浩影响颇深的话来自他的导师庞善臣教授。谈及他的导师,他说“庞老师是整个学术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带我迈入了科研的大门,更加教会了我如何生活。”导师亦师亦友,在他的学习和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宋弢教授作为王干的导师,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教导他们“敢打敢拼”,却也时常提醒他们“要脚踏实地,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真正能够帮助到领域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一点让王干受益匪浅,激励他不断前进。 王江楠在谈及自己的导师吴春雷教授时说到“吴老师是我学术生涯的引路人,他十分注重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表示这一点也将让他有能力在博士阶段迎接更多的挑战。 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他们在学术上不断进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在科研上不断突破,一步一步迈向自己人生中更加重要的结点。 孤独、寂寞、忍耐、承受、等待……,求学之路只有亲身经历方能受到洗礼,迎接蜕变。研3-650宿舍四名男生成功上岸自己的理想院校,这个夏天,他们的硕士生活圆满落幕,博士生活拉开序幕,他们将带上彼此的祝福,朝着自己的梦想再次起航。 【作者:王倩、翟瑞雪、杨阳 责任编辑:王倩 审核:吴树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