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e起学【第1期】王超: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者: 马少龙 时间: 2023-04-23 点击次数: 203

  王超,中共党员,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目前于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曾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4篇,其中包含SCI期刊论文10篇,获十六届研究生学术十杰提名奖我院个获得该荣誉的学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5G/6G核心网、卫星网络等领域研究,目前已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一篇。

 在谈及攻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涯时,王超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规划道路非常重要,在确定研究生录取之后就要开始跟随导师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在入学之前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是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很好的机会。”他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20193月被录取为张培颖老师的研究生后,张老师对他进行的“特殊”训练。即使当时面临准备本科毕业论文的压力,张老师还是会要求他每三天必须阅读完一篇文献并写成阅读报告对其进行详细的归纳,从基础的内容总结到深度的技术探究,必须面面俱到。张老师也会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答疑并与他进行相关讨论,发现问题立刻解决,绝不拖延。逐渐加快他文献阅读速度,从三天一篇到两天一篇,再到一天一篇,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9月份开学。他说这段经历对自己格外珍贵,不仅增加了本领域基础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为日后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就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他提到勤与导师沟通有助于少走弯路,提高科研效率,还有助于指引人生前进方向,纠正人生态度。他谈到,张老师常导其以狭路,示其以通途,他现在的优秀成绩离不开导师张培颖副教授的引导与鼓励。每篇论文的顺利成稿,自题目遴选到思路梳理再到对细枝末节的优化,都离不开老师对其的帮助。张老师尽职尽责、循循善诱,多次给予他深刻的教导与无私的帮助在生活中教导践行尤重品德,其一言一行,奉为楷模,特别是张老师教给他的对待任何任务都要有紧迫感,拒绝拖延的做事态度,让他受益终身。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张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在求学期间一定要怀着一颗感恩、谦卑的心和导师常沟通、多交流。另外,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和导师或师兄师姐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自身更快的进步。

    

       学院始终为学生的科研生活保驾护航。他说,回忆起研一刚开学,因为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导致学院学生工位紧张。学院紧急采取了公共机房安置,现有实验室重整规划等措施来保障每位学生都能拥有独立的工作位置。王超说自己很幸运在第一批次安排工位时就得到了一个工位,这给他日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帮助。他还谈到学院多次举办的优秀学子经验分享活动也让他收获颇丰。因为每个同学的学习习惯是不同的,除了自己摸索外,汲取优秀师兄师姐的学习、科研经验也十分重要。比如在论文创作上,从文献收集、阅读,到论文撰写,以及最后的修改,里面蕴含了众多小技巧,这些都可以从经验分享中获得,他也多次私下跟优秀的师兄师姐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所以他认为学院有必要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经验分享活动。此外,学院提供的校外合作实习平台也对他的日后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跟企业以及其他高校的深入交流,更加坚定了他读博深造的决心。除了学院政策保障正常科研学习之外,研究生辅导员游应红老师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怀备至。王超说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游老师会经常为他们组织线下交流会,把近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提出来,游老师都会想办法给他们提出建议或直接帮助解决,这为王超全心投入科研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游老师注重学生的毕业发展,多次向学生传授就业经验,另外还经常组织优秀毕业生来分享就业经验和经历,这让尚在校园的学弟学妹们对日后的就业形势有了初步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前建立良好的就业观。这些经历对王超的职业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潜心向学,追求卓越”是郝芳校长在2021年开学典礼上对同学们寄予的殷切期待。“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为每一位石大学子的成长提供了“熔铸成型”的治学氛围,而在这其中,“读书”是最好的催化剂。不管是做学问还是搞研究,都要耐得住寂寞,用强大的自律和坚定的意志保持专注精神。唯有朝夕不倦、上下求索,才能在自己所热爱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作者:王超、范万凯、杨阳 责任编辑:刘晶莹 审核:吴树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