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系本科生听取中科院专家乔慧捷博士报告

作者: 王斌 时间: 2020-07-25 点击次数: 780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在学科交叉和应用落地方面的前景,智能科学系邀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乔慧捷博士于2020.7.24上午10:00-11:30通过ZOOM平台为智科19和本研班19(人工智能类)的同学做了一次题目为《虚拟地球:物种多样性形成过程的模拟》精彩报告,报告由系主任李昕主持。乔博士首先对生物研究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做了阐述,然后从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灭绝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报告深入浅出,列举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小例子,并且对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与人工智能结合方面进行了阐述,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很多生物知识,并且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相关资料:

报告题目:《虚拟地球:物种多样性形成过程的模拟》

内容简介:在虚拟物种理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过程驱动(process driven)的仿真模型,模拟上述虚拟物种在宏观尺度下的扩散、新种形成(种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过程,并与真实数据比较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模拟过程中的环境参量对各种生态事件的贡献率来评价其对种化和灭绝的影响,进而解释物种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维持稳定的机理以及发掘新的导致全球性物种灭绝的诱因。

主讲人:乔慧捷,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分布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性研究。研究工作利用虚拟地球量化了环境变化速率与种化/灭绝的关系(Qiao et. al. 2018. Am. Nat.);解释了拉波波特法则(Rapoport's rule)的成因(Saupe*, et.al.Qiao* 2019. Glob. Ecol. Biogeogr.;阐述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在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Saupe*, et.al.Qiao* 2019. Nat. Ecol. Evol.IF=),并对奥陶纪与上新世晚期两次物种大灭绝的成因给出了新的解释(Saupe#*, Qiao# et.al.2019. Nat. Geosci.)。在梳理了本领域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全过程后,在领域内上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其存在的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含糊、模型选择盲目、评价指标单一以及有偏差小样本数据处理困难等诸多问题(Qiao, et.al. 2015. Methods Ecol. Evol.);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逐一提出解决方案,阐明了相关概念(Qiao*, et.al. 2016. Glob. Ecol. Biogeogr.),提出规范的数据分析与建模流程(Qiao, et.al. 2017a. Sci Rep)、用于解决小样本的模型算法(Qiao, et.al. 2015. Sci Rep)和多种提高模型准确率的方案(Qiao, et.al. 2017. Methods Ecol. Evol.; Qiao, et.al. 2018. Ecography);将方法学的研究结果应用在气候变化对物种保护的影响(Escobar, et.al. Qiao*. 2018. Ecol. Evol.)、历史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关系(Qiao, et.al. 2016. Am. Nat.)、外来物种的入侵风险分析(Qiao, et.al. 2017b. Sci Rep)以及流行病的潜在传播区域(Escobar, et.al. Qiao*. 2016. Parasites Vectors)等多个领域;并基于上述分析方法和案例,编写相关的软件工具(Qiao*, et.al. 2016. Ecography),该工具已经成为相关研究领域日常使用的高频工具之一。

完成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年均引用200多次。为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Ecology and Evolution和生物多样性杂志编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