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工动态
圆山村孩子音乐梦,让美育之花精彩绽放
发布者:马少龙 发布时间:2022-08-10 访问次数:222

老师为孩子们介绍十大乐器 牟采梅摄影

音乐课学习竖笛吹奏 牟采梅摄影

学生跟着节奏打节拍 牟采梅摄影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清晨的革利乡中心学校传来轻快的歌声,为爱黔行支教队就这样开启了一天的教学。为了培养当地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艺术情操,支教队的成员们准备了各类音乐课程,从入门乐理讲起,拓展到世界各地音乐,带领着学生从了解到认识到上台献唱,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热情,也在他们心中早早地播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艺术启蒙用理论助力音乐梦想

在山村小学,艺术教育是软肋。由于包班教学、教师紧缺与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艺术类课程很难在农村学校开展。可是在支教队所在的革利乡中心学校,支教队员帮助山里娃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让他们一展稚嫩的歌喉掌握了一项乐器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在学校里做的是一些城里孩子不曾玩耍的游戏,歌谣、丢手绢、扔沙包,当告诉孩子们开设各种音乐课时,孩子们喜出望外。“音乐设备极度匮乏,孩子们将音符读作‘1234567’,不知道‘哆瑞咪发’……”牟采梅说,当走上讲台时,他就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之重,教会这些孩子们乐理知识远比预想的复杂。于是,牟采梅就从音符一点一点讲起,手把手地教、一对一指导,引导孩子们用拍桌子的方式跟着节奏打节拍,教会孩子们如何开嗓。孩子们板板整整地坐好,瞪着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仔细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原本略显拘谨的课堂在一声声手掌相互敲击的声音中逐渐活跃起来随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另一位支教队员薛钧宇给孩子们介绍起了世界名曲和世界著名十大乐器,继续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谈起第一次音乐课的场景,薛钧宇印象深刻,“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机会非常珍惜,城市里的孩子上兴趣班会有家长接送,在这边,有孩子为了上学甚至需要独自徒步近一小时。

笛声悠悠,让梦想伴随乐符飞出大山

教会孩子们简单的乐理知识后,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眼下乐器短缺的问题。支教队拿出团队累积的费用,为每个孩子购买了竖笛。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当队里负责竖笛教学的牟采梅拎着竖笛走进教室,所有学生都兴奋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拥上来看这个对他们来说无比新奇的玩意儿。我们在音乐书上看到过这个东西,但是我们买不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得告诉老师。牟采梅先是为孩子们介绍了竖笛的结构和原理,又手把手教给孩子们演奏操作。第一次接触竖笛,孩子们有些手足无措,手指不知道该如何稳当地按住笛孔,常常吹着吹着就变了姿势。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下课的时候,一些机灵的孩子已经学会用竖笛吹奏几句小星星》。班长小怡(化名)说:“如果不是哥哥姐姐们的到来,像我们这样山里的小学,不大可能接触到乐器。我们这里没有专业的培训班如果到市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谢谢哥哥姐姐们圆了我们的音乐梦。” 这里的孩子对乐器的知识,还停留在课本上的图片。在课堂上,薛俊宇问他们知不知道钢琴是怎么弹奏的,孩子们争先恐后,跑到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键盘,努力展示他们所知道的钢琴。“后来我问他们,你们见过钢琴吗?他们都摇起了头,这让我有些心酸。”薛俊宇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山村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华丽的音乐器材,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他们也能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孩子们能够利用叶吹出清脆而动听的曲目。小家伙告诉老师,这是他的独门绝技,是爷爷教给他的,有时候在家里自己吹着玩的时候,爷爷在旁边还要唱两嗓子山歌,好听极了

红歌嘹亮,家国情怀厚植心中

今年是建团100周年,作为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支教队成员自觉担负起引导孩子们树立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部曲”的志向理想。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是这一代人的使命。支教队员王梦琪选取了《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强军战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民歌红歌,介绍了歌曲创作背后瓦解敌人、帮助群众、鼓舞红军斗志建设一流军队的故事。孩子们对于那段红色岁月,有了自己懵懂的理解,对于我国军力的强盛赞不绝口,始终对中国共产党保有崇敬的态度。在王梦琪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仅仅只用几遍就学会首歌曲,一展稚嫩而嘹亮的歌喉。其中,有一名小男孩,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爸爸跟我讲过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简短却有力的发言,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王梦琪郑重地和孩子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岁月,也将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向幸福生活奔去,大家记得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用音乐奏响时代强音,用音乐培育时代新人。一堂堂生动的音乐课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与老师的心更近了。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犹如让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心灵洗涤,让他们懂得要为人正直、心灵纯洁,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支教队员们指引着学生唱响音乐之声,与他们一同乘着乐符的翅膀,飞向诗意的远方。

作者:马达、牟采梅 责任编辑:王倩 审核:梁芳